勤勞致富的鄭友夫婦
“廢水”變“肥水”,正在灌溉苜蓿
長勢旺盛的苜蓿
北方的六月,驕陽似火。入夏以來,當地還沒有真正下過一場透雨,毒辣辣的太陽把裸露的地面炙烤的直冒熱氣,人行走在上面,一股股熱氣透過鞋底從體內直往上串。
中午十二點多,我們走進獺兔養殖戶張學英的家,院中一位白白凈凈的男子正在鋤地,走近一問才知道,原來他正是張學英的丈夫,在風水梁園區肉聯廠工作。環顧院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院子里郁郁蔥蔥的紫花苜蓿,整齊有序的農家小菜園里種著生菜、香菜、豆角、黃瓜、西紅柿、葫蘆等各種各樣的綠色蔬菜。偶爾,茂盛的苜蓿下窩著幾只小兔子,有的在曬太陽,有的在覓食,有的在嬉戲,顯得很安逸很溫馨。
張學英和丈夫鄭友2008年前甘肅老家一個較大的企業打工,工作生活都還不錯。后來張雪英來到內蒙古鄂爾多斯達拉特旗風水梁看望母親時,發現母親正在從事獺兔養殖項目,就幫著母親做了起來,過了不到一年時間,認為這個活計很適合自己,于是立刻說服丈夫舉家搬到風水梁,正式開始了他們在風水梁一個人養獺兔、一個人在生產車間上班的如意生活。
起初,由于第一次接觸養兔子,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是張學英和丈夫都是有文化的人,所以在防疫人員的指導與幫助下,就迅速地掌握了養兔子的基本知識,遇到問題,她們沉著冷靜,及時向防疫工作人員請教。平時通過看書、上網充實自己,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很快對養兔子的工作就得心應手了。
在養殖過程中,有個很麻煩的問題,就是兔子的尿液和灑出來的水如何排放,有很多家養殖戶都選擇把兔子的尿液和污水排放在了滲水井,任其肆意排滲,直至廢水蓄滿向外自然溢流,漫得房子四周到處都是污水,遍地又臟又臭。既污染了環境,又影響了出行,更嚴重的問題是,低洼處的積水長期存下來,把好不容易種活的苜蓿等飼草的根系給活活地漚死,而高處地段的草木卻永遠見不上水,它們也就自然無法生存,遇上干旱年份,生存環境了無生機。張學英和丈夫鄭友通過細致的觀察和分析,覺得這種順其自然的廢水處理方式不僅污染生活環境,還浪費了很好的有機肥料,更浪費了植物所需要的寶貴水資源,實在是可惜。
其實,在風水梁獺兔養殖戶中,所有兔舍的房后都配備了一個污(廢)水池,張學英和鄭友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簡單適用的解決辦法。他倆把腦筋動在了如何利用這個污(廢)水池上。他們只花了三百元錢購買了一個小型水泵、一根管子,把兔舍的所有尿液及廢水通過這根管子先排放到污水池里,積存到一定的量,然后就把污(廢)水池里的肥水用泵抽上來,通過一根水管子全部用來澆灌自家院里院外的紫花苜蓿和蔬菜。這樣,既保證了紫花苜蓿和屋前屋后蔬菜的水、肥供給,又節約了飼料成本,也節約了用水,更保護了自己居住的生活環境。別人家的苜蓿連命都保不住,蔬菜倒是有點,卻大都是半死不活的萎蔫狀態,而張學英家的苜蓿、蔬菜卻長得格外茂盛,苜蓿第二茬也長了一尺多高,蔬菜更是種到院內的角角落落,連沼氣池的頂部都是鮮嫩欲滴的植物。此舉使他們的房院里外真正實現了凈化、綠化、美化、硬化,人居其中,十分愜意。值得所有養殖戶借鑒學習!
時間一晃就是四年,張學英和鄭友養了四年的獺兔,年年都收益很可觀,他們通過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改良了很多養殖的小細節,平時人顧不上剁碎飼喂獺兔,可以直接把兔子放在院內自由采食。他們把養獺兔當做自己的事業經營著,無論是他們創新的精神還是他們勤勞的面貌,都是值得我們學習與贊譽的!
通過觀察分析,我們認為他們在如下幾個方面做一改善將更加合理有效:
其一,院內的苜蓿畦子盡量窄一點,地面盡量平一些,既可節約水,又能吃水均勻,保證成活率,增加產量;
其二,苜蓿地的雜草盡可能除掉,以使苜蓿吸收更充足的養料和水分;
其三,地內的兔糞盡量發酵后再飼,以減少病蟲害和重復污染;
其四,可以考慮建一小塊暖棚,既可以四季供應新鮮苜蓿,又可以解決冬季肥水處理難的問題。
(胡佩華 全銀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