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呼和浩特1月29日電“新農村發展現在仍然沒有一個成熟的模式!”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常委趙永亮說,新農村的建設思路,現在沒有好的模式,特別是在西部農村,年輕的、漂亮的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只留下了“386199部隊”。“38”是婦女,“61”是兒童,“99”是老人;還有兩種人,一種是死等的,一種是等死的,這5種人沒能力完成城鎮化建設發展的重要任務,新農村建設就是要發展區域經濟、縣域經濟、社會扶貧、生態移民,實現新常態下真正的新農村建設。
對此次內蒙古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趙永亮委員最關心的還是新農村發展中如何真真切切提高老百姓的GDP、提高農牧民收入。我們如何在“新常態”下實實在在增加GDP,特別是增加老百姓的GDP。
趙永亮委員稱自己的提案并非“只管起飛,不管降落。”他說,我們國家在新常態下,怎么能夠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特別是如何貫徹“8337”發展思路、“十個全覆蓋”怎么走,對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有限公司是扶貧企業,同時也是和老百姓緊扣相連的龍頭企業。東達蒙古王一直在探索“新常態”下新農村發展的新模式。
他認為,“新常態”發展經濟形勢下,需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銀行支持、百姓受益”。他說,東達集團之所以能夠穩健發展,靠得是保種兔、保設施、保飼料、保技術、保收購的“五保”服務,并真正將惠民工程做到實處。除此之外,規模化養殖、產業化配套、專業化管理、產業化分工、系統化分割、現代化加工、資本化運作的“六輪驅動模式”才是新常態下傳承經濟發展脈絡,接軌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的重要方式。他呼吁企業家在經濟下行的現實經營環境下,運用新常態,注重誠信、創新和管理,探索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把眼前的坎兒邁過去!”
(記者 張桂梅 實習生 陳立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