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鏈接地址:http://news.cntv.cn/program/difangminglan/20121021/100588.shtml
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正確引領下,在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的大力投入下,東達生態移民扶貧新村建設開展得如火如荼。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的東達新村已成為了中國新農村建設的明星村、示范基地。新村內街道整齊、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發展潛力十足,一個曾經的荒漠腹地在經過東達蒙古王集團的傾力打造,即將發展成為“中國沙產業的硅谷”、“世界獺兔業的航空母艦”。
東達生態移民扶貧村(風水梁產業園區)位于庫布其沙漠東端、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白泥井鎮中部。園區公路鐵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便利;土質優良,水資源豐富。風水梁園區占地面積53平方公里,規劃容納12萬人口。獺兔養殖業為園區的主導產業,規劃養殖戶達到1萬戶,年出欄商品獺兔2500萬只。
2005年,東達蒙古王集團根據鄂爾多斯市委提出的“城鄉統籌,集約發展,結構轉型,創新強市”發展戰略,遵循“生態擴鎮移民,產業拉動扶貧”的理念,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支持下,開始在達拉特旗東南方向的風水梁建設“東達生態移民扶貧村”東達集團按照“企業筑巢,政策吸引,自愿入住,產業拉動,服務保障”的原則,依靠“規模化養殖、產業化配套、專業化管理、系統化分割、現代化加工、資本化運作”六輪驅動模式積極發展獺兔養殖業;無償為每戶入住移民提供住房、兔舍、沼氣池等基礎設施,對養殖戶實行保設施、保種兔、保飼料、保防疫、保銷售的“五保”措施,把保險讓給養殖戶,風險留給企業。新村現已入住移民近3000多戶,其中1000多戶從事獺兔養殖,戶均年出欄獺兔2000多只,養殖戶年收入可達5—7萬元。
目前,新村建設已累計投入資金34億多元,水、電、路、氣、訊、排污等基礎設施正在逐步完善和擴充;截伏流工程已解決了供水問題;住宅樓、風水梁新村等全部交付使用,風水梁中心衛生院已開始接診,學校、幼兒園已招生辦學,學生伙食、服裝和所有在校費用全部免收;冷庫、屠宰廠、光伏發電、飼料廠等均已投入正常運營。
東達集團規劃在風水梁園區投入扶貧項目建設資金100億元,構建以養殖、物流服務、高新技術、種苗培育、文化等五大產業為支柱,配套建設道路交通、人文居住、教育就業、公共衛生、醫療保險、信息網絡、文化娛樂、廣場公園等公共基礎設施。規劃建設能容納12萬人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園區。緊緊圍繞循環經濟產業鏈,使農牧民在園區產業鏈條上致富,其扶貧模式由輸血式轉變為造血式,使沙區生態、農牧民致富和企業發展有機結合,使企業和移民在市場運營中獲得雙贏。
幾多耕耘,幾多收獲,國家、自治區領導曾多次來到東達新村調研指導。東達新村也先后獲得全國新農村建設模范村、生態產業經濟建設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值此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內蒙古電視臺組織強大的記者陣容,錄制《科學發展,成就輝煌》系列報道,來集團東達生態移民扶貧村實地采訪,走進基層,看家鄉,展現家鄉的發展變化,內蒙古新聞聯播細微展示、理性思考,全方位解讀,多方面觀察,感受在內蒙古大地上興起的這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獨特魅力,記者們將所見、所聞記錄成片,在10月20內蒙古《新聞聯播》播出。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