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記者走進鄂爾多斯市硒旺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的鵝苗育雛室內,一排排整齊的架子上滿是剛孵出的雛鵝,工作人員正在給這些雛鵝喂食飲水。經過15天的精心飼養,這些鵝苗生理機能不斷完善,成長快速。當育雛室與室外溫度接近或鵝苗體重達到1千克左右時,鵝苗即可結束育雛,進入常溫養殖狀態,養鵝的農戶便可接手鵝苗進行養殖。
“鵝苗出生后的半個月內死亡率比較高,如果農戶沒有較好的養殖技術,會帶來很大的損失,所以公司特意建立了育雛室,讓剛孵化出的鵝苗有一個適應外界環境的過程,這樣就可以有效降低鵝苗的死亡率。”工作人員介紹說。
該鵝養殖企業于今年3月份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風水梁園區正式落戶,由鄂爾多斯市硒旺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和江蘇眾瀚禽業有限公司聯合成立,從事鵝苗的孵化、養殖和銷售。對于達拉特的農戶來說,養鵝比較陌生,怎么養、怎么賣成為農戶最大的顧慮。為此,該公司采用"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與農戶簽訂合同。對于簽訂鵝苗合同的養殖戶,公司提供6保政策,即保種苗、保成活、保技術、保銷路、保效益、保回收,從而解除了農戶的后顧之憂。出生15天的雛鵝,農戶以18元一只的價格購買,正常養殖3個月后,鵝就可以長到8斤左右,這時候,鵝養殖企業再按照保底價60元一只收購,并以3塊錢一個的價格收購鵝蛋,除去養殖的費用,一只鵝農戶大概可以掙20多元。
據江蘇眾瀚禽業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惠書春介紹,肉鵝的生長期為3個月到4個月,根據北方的氣候狀況,農戶一年可以養4批到5批,而蛋鵝長到400天左右就可以下蛋了,不僅鵝蛋能賣錢,鵝糞也能賣錢。而且蛋鵝和肉鵝用青草、秸稈等就可以喂養,因此鵝養殖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經濟周轉快的特點。養殖戶把鵝養到70天以上就可以銷售。肉鵝的利潤每只在10元到20元之間。一個種鵝能賺到50元,行情好的時候能賺到150元。
家住杭錦旗呼和木獨鎮的溫福全就是被鵝吸引來的,作為當地種植大戶的溫福全,養鵝是外行。在對鵝養殖進行專門了解后,他專程趕來"認鵝",計劃第一批先認購6000只,然后逐步擴大。"現在單純地靠種地增收越來越難,所以我想搞點養殖業,鵝飼養前期基本以食草為主,我種成草再養鵝,能降低成本。公司還專門派技術員上門服務,提供技術指導和飼料配置以及防疫等服務。"溫福全說,"達拉特旗養殖環境好,能養出生態綠色鵝,有了訂單就更不愁銷路了。" 據了解,該企業4月中旬孵化出鵝苗1.2萬只,之后以每周孵化1萬只的速度增長。目前,這些鵝苗基本已經全部訂出。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張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