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PG)

7月25日,達拉特旗文聯主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多彩達拉特”主題文學創作采風團來東達集團風水梁、王愛召等地進行了采風活動。內蒙古作協名譽主席、鄂爾多斯市作協主席肖亦農,內蒙古作協副主席錫林巴特爾,內蒙古電視家協會副主席路遠,市文聯主席武洲、市作協名譽主席賀政民與顧問全秉榮、副主席蘇懷亮,原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沙若飛,《鄂爾多斯》主編張秉毅、著名詩人廣子,達拉特旗文聯主席孫喜梅及市旗文化界共20多人齊聚達拉特參加了此次活動。風水梁園區黨工委書記張釗、東達集團黨委副書記秦飛全程陪同并向采風團進行了詳細介紹和講解。
本次采風活動旨在貫徹學習習近平縱橫速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用最美達拉特激發文學藝術界的創作熱情,推動達拉特本土文學創作和發展。作為庫布其治沙的成功典范和樣板企業,東達集團為“庫布其治沙模式”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企業20多年來投入了幾十億元的資金,種植沙柳30多萬畝,輻射帶動周邊百姓種植沙柳數百萬畝,改良了100多萬畝沙化土地,帶動了10多萬農牧民脫貧致富。企業已從簡單的植草種樹綠化沙漠上升到了更高的階段,通過大力發展沙產業、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帶動貧困百姓脫貧致富,取得了可喜成效,創新實踐出獨特的“風水梁沙產業精準扶貧模式”,引起了社會各界和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
采風團一行先后到風水梁園區、王愛召文化旅游區、王愛召村集體經濟各處進行了參觀,秦飛就生態移民、產業扶貧、園區規劃、經濟效益、產業鏈構建、發展戰略等向采風團做了深入細致的介紹和講解。風水梁由東達集團在庫布齊沙漠邊緣荒無人煙的“風干圪梁”上總投入60多億元建成,園區內水電路訊排污亮化等基礎完善,教育、醫療、金融、電力等服務機構齊全,為帶動貧困農牧民脫貧致富,打造出了多個完整的沙產業鏈,建成獺兔養殖基地、生態種植基地、鮮食玉米加工、滴管廠、沙柳刨花板廠、有機牧場、光伏發電廠、飼料廠、肉食品加工廠,配套了獺兔研究院、氮氣保鮮庫,引入了優然牧業、俊泰鵪鶉養殖、頁誠油脂公司牛油食品廠等多個項目,目前獺兔、貂、貉子、狐貍、鵝、奶牛等養殖產業正在蓬勃興起,初步形成了北方產業最完善的綠色農畜產品輸出加工基地,將園區發展成了集生態建設、文化旅游、農畜產品輸出、清潔能源輸出、精準扶貧、新農村建設和人口轉移為一體的綜合性示范園區,先后被確定為“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試點”“自治區農牧民返鄉創業園”、“自治區農牧業產業化示范基地”、“自治區有機基地”。園區3000多養殖戶戶均年收入達5-7萬元,大戶型超過了10萬元。市作協副主席蘇懷亮參觀中即興賦一首《七絕 達旗采風小記》,詩言:
一
風水梁頭喜變遷,耕耘不再用鋤鐮。
經營種養依科技,富裕農家大有年。
二
致富脫貧道路寬,民營企業共肩擔,
寧虧老本扶農眾,不忘初心踐誓言。
三
發展經營遵綠色,新型材料走高端。
源頭活水山鄉供,駛向遠洋自造船。
四
遠望天湖移大漠,身臨卻是集光源。
能源轉化唯清潔,澤福家鄉利后天。
在王愛召文化產業園,采風團成員們被這里深厚的歷史文化所深深吸引。王愛召是藏傳佛教進入蒙古草原的核心宗教圣地和鄂爾多斯的第一座喇嘛廟,歷時6年建成,是三世活佛索南嘉措指示鄂爾多斯濟農博碩克圖修建的“三世廟宇”。原廟占地面積50畝,共有建筑物約259間,匯集了當時蒙族地區所有的能工巧匠,可惜于1941年毀于日寇炮火。這里是七旗會盟、政教合一的場所,圣主成吉思汗陵寢“八白室”也曾在此供奉200多年。東達集團規劃總投資10億元將這里復原重建,以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王愛召民族文化,同時打造影視文化旅游、漢文化休閑養生與草原游牧文化體驗三大核心產品。為助力百企幫百村扶貧攻堅行動,企業為王愛召村集體建設了農家樂、文化廣場、雜糧加工廠、農貿市場等多個幫扶項目。
采風團成員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感受到了極大的振奮和震撼,大家對東達集團的大愛情懷和企業精神所深深感染,對企業在沙漠中創造的富民產業敬佩不已,一致認為東達集團是達拉特旗最具代表性的龍頭企業,更是一家深懷社會責任感的良心企業,“風水梁模式”值得大力宣傳與推廣。
(李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