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jpg)
.jpg)
為了進一步提升全區眾創空間管理運營能力,促進區內外優質創新資源對接合作,實現全區眾創空間蓬勃發展,由內蒙古生產力促進協會主辦的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眾創空間管理運用能力提升培訓班于蘇州正式開班。蘇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陸義中、內蒙古生產力促進協會理事長王洪鳳、蘇州市先進技術研究院新興產業創新中心主任王陽、太湖眾創?蘇州市大學生眾創空間總經理葉軍以及蘇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創新創業部部長陳蓉蓉出席了儀式。全區各盟市眾創空間運營負責人和業務骨干等30人參加了此次培訓。
蘇州近些年經濟發展迅速,創新創業氛圍濃厚,金雞湖創業長廊作為國內創業領域的典范,匯聚了上百家眾創空間,吸引、孵化、培育了眾多優質創業項目。
培訓講師王陽對蘇州市眾創空間發展情況以及工作內容進行了深度的剖析;葉軍老師用實際具體的數據闡述了當前創新創業工作的實際發展形勢并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建議。
隨后,學員們先后到蘇州金雞湖創業長廊創意產業園區、專注于科技創業孵化+投資、科技園運營的蘇大天宮、依托國內在線旅游創建的同程眾創、中國最早成立的專業化創業服務平臺創業邦等空間以及黑馬孵化器、蒲公英、啟迪之星、小樣青年社區等十多個空間與孵化器進行了實地觀摩學習與交流。
黑馬孵化器通過黑馬全國性的資源引進大數據、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等優質項目,通過黑馬的各類資源幫助項目加速成長。黑馬路演中心以服務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企業和項目為核心,把“企業成長”作為重點。以路演中心活動打造品牌——以黑馬品牌聚集人氣——以人氣吸引相關產業優質項目——以黑馬配套的全國性優質培訓、投融資及產業上下游資源服務項目——以孵化項目的市場認可度鞏固黑馬品牌,從而形成全生態鏈的創業服務機制。
成立于2014年的蒲公英依托順融資本設立,是投資驅動型孵化加速器,目前在長三角、華中、西北等地區落地十多個基地,主要孵化和投資領域為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先進制造、新材料等,為優秀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打造了從孵化到天使到成長的全產業鏈創業服務和創業投資。
啟迪之星依托清華科技園多年的孵化經驗和覆蓋全國的網絡資源,結合蘇州工業園區及長三角地區完善的創業政策及配套,通過重點為文創、教育、節能環保類項目提供創業培訓、產業資源對接等服務,助力創新創業。
小樣青年社區將中關村創業模式從“大街”升級為“社區”,為不同規模、不同階段的創業團隊提供集創業、工作、消費、學習、社交、居住為一體的復合型創業集聚區。其依托中關村創業大街2200家資本資源及清華大學各系所的學術資源,圍繞創業者的五大“痛點”——找人、找錢、找市場、找技術、找宣傳,打造了信息、孵化、投資的3i服務體系,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良性創業生態網絡。
飛鳥村專注教育領域孵化與投資,是蘇州工業園區重點扶持的優秀眾創空間,飛鳥村位于國際科技園四期,面積約4600平方米,為教育創業者打造優質的創業生態圈,提供聯合辦公、生活社區、資源對接、培訓輔導等全方位服務,飛鳥村開創了教育領域垂直孵化的先河。成立2年多的時間,孵化投資40多個項目,以K12賽道為主,涉及K12素質教育、教育大數據、留學教育、職業教育四大體系,飛鳥村將在專業、垂直的孵化服務、政策&渠道&資本對接、生活社區打造、生態圈資源整合中發揮其專業力量,成為創新教育生態圈的連接者。
經過兩天的參觀考察,各位學員紛紛表示對于蘇州有了新的認識,這里先進的技術與成熟的體系以及政府的政策大力支持是蘇州達成如今成就的主要因素,并表示對剩余兩天的參觀考察更加期待!
21日,學員們來到昆山市兩岸青年創業園,青創園致力于為兩岸青年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面向人人的眾創空間,全力推動創新資源匯聚、人才項目孵化、成果展示交易和創新文化培育,與復旦Forwork(復客中國)建立合作,向兩岸青年創業者傳遞和分享先進創業經驗和成功案例。青創園整合提升開發區留創園、花橋游站、啟迪眾創工社、創業服務中心、臺協會微創業基地、民營科技孵化器等載體,構建“創新—創意—創客—創業”全鏈條服務體系。青創園已有20多個創業項目成功落戶,其中昆山理清環保建材項目、天活農業項目、蘇州苦瓜網絡科技項目等為臺灣青年創業項目。
昆山中科院眾創空間,依托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昆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為載體,以麥垛工坊運營團隊為運營主體,圍繞“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方向開展垂直孵化,打造“眾校”、“眾企”、“眾創”、“眾師”四位一體創業聯盟,搭建集創業服務、資本對接、項目孵化、品牌推廣、創業咖啡為一體的開放式創新創業平臺。
昆山高新區機器人科技創業園作為昆山重點發展的十大特色產業基地之一,聘請11位國內外知名的機器人專家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咨詢與指導;目前已吸引華恒、永年激光、柯昆、徠斯、高晟等多家國內外機器人領域的高端企業;依托昆山發達的電子信息產業和精密機械產業,昆山高新區不斷完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了機器人產業基地、大學科技園、科技產業園、機器人產業科普館、專業孵化器、專業加速器“六位一體”的工作機制。
蘇州創客峰匯通過有效整合資源,集成各項政策,完善服務模式為眾創空間打造了一個健康發展的大平臺,進而為大批創客營造出了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聚集了“阿里巴巴創新中心”、數字醫療孵化器“眾創營”、TMT孵化器“創客誠”等20多家眾創空間。在蘇州科技城,有其與蘇高新創投集團共建的“e幫創”、有文化創意領域的“創意云”,有依托中科院地理所、醫工所的科研眾創空間;在楓橋街道、獅山街道,同樣活躍著一批特色眾創空間,例如博濟智匯谷、楓匯眾創空間、創客天使匯等。
藍朋友眾創社區主要依托自主創新廣場現有六大平臺,打造區域內的科技企業孵化平臺。定位為全周期產業孵化平臺,致力于通過“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運營模式,為創業者提供組合投資支持、全程創業輔導、關鍵合作對接等多元化服務支持。
在蘇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學員們在參觀后舉行了座談,對為期四天的參觀學習進行了一個氣氛輕松融洽的總結。陸義中、王洪鳳、陳蓉蓉分別進行了講話。各位學員暢所欲言,對此次培訓學習內容和感想心得與大家進行了交流。
(郭玉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