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在興安盟科右中旗東達百利舸城鄉統籌產業園區,獺兔養殖示范戶鄧初一的兔舍內,一只只毛色或潔白或淺灰的小獺兔,一邊吃著飼料,一邊不時機警地看著來人。
“去年8月份到現在,我這兒已經出欄了2000多只,凈賺了4萬多元。養的訂單獺兔,上不封頂,下有保底,只有利潤空間大小的變化,不會虧本。”入駐園區兩年的鄧初一樂呵呵地說,“我們現在是住著樓房養獺兔,這比過去種地收入高多了。”
“東達百利舸城鄉統籌產業園區是鄂爾多斯援建重點項目,由科右中旗與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投資13.5億合作建設,主要是為那些從生態環境惡劣、嚴重貧困的好腰蘇木、巴彥茫哈蘇木、巴彥淖爾蘇木遷來的農民建的。”園區管委會主任吳瑞軍笑著說,“他們入駐園區后都會成為享受‘保設施、保種兔、保飼料、保防疫、保銷售’政策的獺兔養殖‘五保戶’。”
吳瑞軍說,“南三蘇木”農民入駐時能免費享有70平方米的住宅樓,和園區無償提供的432平方米的兔舍、51平方米的生活間、24平方米的庫房,還能得到園區賒銷給他們的220只種兔和飼料,等到出欄時還有訂單保底回收。按照每戶養殖戶年均出欄5000只商品兔算,再加上有糧食直補等轉移性收入,養殖戶們一年的收入能達到8萬元。
據東達百利舸城鄉統籌產業園區農牧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屈永強介紹,除了以東達蒙古王集團為龍頭帶動農牧民致富的產業化運作模式,發展獺兔養殖,還要將獺兔的皮、肉、血、糞便等加以綜合利用,到時小小的獺兔將拉動起皮草、食品、保健品、藥材、飼料、肥料等6條產業鏈,在為移民而來的農牧民拓寬致富渠道的同時,也為當地剩余勞動力提供廣泛的就業機會。
“我自己一邊養獺兔,一邊用自產的獺兔皮做冬季時尚服飾,一件能賣上2000多塊錢!”有一雙巧手的養殖戶白玉琴,自從入駐園區后,除了養殖獺兔,還利用獺兔皮做起了皮草服裝生意。她做的皮草服裝不僅在淘寶網店賣得好,當地也有不少人到她這兒私人訂制,去年一冬就賣了100多件獺兔皮衣。“過段時間園區內的皮革鞣質廠建成后,我還要擴大皮草生產規模,到時候還要做帽子、圍巾、皮包等產品。”白玉琴信心滿滿。
科右中旗風水梁獺兔食品專賣店里,用獺兔做成的休閑食品,也同樣十分走俏。“獺兔肉質細嫩,還具有高蛋白、低膽固醇、低脲酸等特點,特別受消費者的歡迎。”老板薛志紅說,獺兔肉營養價值豐富,銷售前景廣闊,現在已經走進了酒店、飯店,很快也會被端上普通百姓的餐桌上。
“現在正在進行收尾準備工作。近期將有300多戶農民集中搬進來。”吳瑞軍說,“南三蘇木”的老百姓們現在對這個項目都很認可,都在積極報名要求入駐園區發展獺兔養殖。園區將用3至5年的時間,把“南三蘇木”50%的貧困人口以生態移民的方式遷入園區,使2000戶貧困農牧民能夠從事獺兔養殖。不僅如此,園區還將通過生產加工區企業提供豐富的就業崗位,屆時園區內人口可達到1.5萬—2萬人。
(記者胡日查 李文明 高敏娜 史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