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達集團共青團“東西互助”捐資助學儀式
東達蒙古王集團為興安盟巴拉格歹小學捐款
東達集團為巴拉格歹小學再次捐款10萬元
東達集團總裁趙智強(右一)在興安盟革命老區紅色黨支部紀念館學習
東達集團團委副書記李永亮(左)興安盟團委書記李妍(中)等在興安盟技術學院洽談定向培養事宜
本報5月3日訊 (記者 趙曦 通訊員 任霄 杭瑋)協調發展一線牽,人力資本雙向流——這是對共青團內蒙古青年就業創業“東西互助”行動的形象描述。
4月28日,記者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見到了李永勝。他說:“3年前,我怎么也不敢想象年薪能掙7萬多元,還享受企業分房等一系列福利。‘東西互助’行動讓我的人生發生了轉變。”
今年32歲的李永勝是興安盟科右中旗人,2005年畢業于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畢業后他曾在家鄉工地打過零工,干過服務員,后來又在呼和浩特市一家文化公司做企劃,工資1000多元,收入微薄還很不穩定。
2011年3月,李永勝從電視上看到自治區團委在鄂爾多斯市舉行的青年就業創業“東西互助”行動啟動儀式,就通過電話聯系了鄂爾多斯市團委。鄂爾多斯市團委的工作人員將他的個人信息做了記錄,并聯系到了東達蒙古王集團的人力資源部門。李永勝的條件恰好符合企業用人要求,面試通過,經過帶薪3個月試用期后,他成了企劃部的一名工作人員。目前,學金融專業的妻子也和他一同在該企業就職,兩人一年收入達15萬元。
“沒想到我畢業5年多了,通過一個電話就聯系到了團組織,還幫助我找到了穩定的工作。” 李永勝說,“大學畢業后就和團組織失去了聯系,現在集團團委經常有人來了解我們東部盟市400多名青年職工的生活、工作情況,幫我們解決實際問題。對新結婚的青年,企業還會送給他們價值1000元的禮品和1000元禮金表示祝賀。”“東西互助”行動讓這些青年們又凝聚在了團組織的周圍。
青年就業創業“東西互助”行動是自治區團委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服務青年就業創業、成才建功實施的一項活動,2010年11月開始初步實施,2011年3月正式啟動。“東西互助”行動的中心工作是將內蒙古東部地區的剩余青年勞動力科學轉移到西部就業,同時促進西部地區富余資金向東部地區轉移,從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在開展這項工作的過程中,各級團組織同步推進務工青年群體團建、思想引導、維權、志愿服務等工作,把團的各項職能植入到該行動中,推動整體工作的發展。
2011年以來,自治區團委每年都會與12個盟市團委簽署共青團內蒙古青年就業創業“東西互助”行動目標責任狀,責任狀采用量化分類管理,細化每個盟市團組織應該轉移的人數、吸引的資金。明確要求內蒙古各級共青團組織以“東西互助”行動為載體,統籌推進小額貸款、就業創業培訓、科技支農支牧、致富帶頭人培養和鄉鎮團組織格局創新等工作。
“東西互助”行動不僅幫助了青年創業就業,也為我區西部地區的企業到東部投資提供了有效平臺。鄂爾多斯控股集團東昊羊絨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企劃部部長李振榮介紹說,鄂爾多斯控股集團下屬的各個羊絨制品公司已經招收了300多名東部區籍員工。同時,該集團還通過“東西互助”行動投資3000萬在興安盟興建羊絨制品加工廠,這樣就能讓當地的青年不用離開家鄉就能就業。
通過自治區團委的介紹,東達蒙古王集團的負責人到興安盟科右前旗考察,發現當地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合養殖獺兔,就和當地政府簽訂協議,計劃養殖獺兔200萬只,目前已經進入實施階段。獺兔養殖能帶動1000多戶當地農牧民脫貧致富,解決3000多人就業。
“東西互助”行動充分發揮了共青團的組織優勢,通過共青團進行組織化動員和組織化輸出,實現了用人企業與勞動力輸出地互贏,從而達到了勞動力的科學轉移。現在,“東西互助”行動已在全區各盟市全面推開,幫助4萬余名青年成功轉移就業。同時,“東西互助”行動組織青聯委員、青企協會員為興安盟教育基金捐款100萬元,捐建希望小學兩所,并為內蒙古東部地區介紹投資8億多元。
“我們要把‘東西互助’行動打造成一個服務大局、服務青年的品牌項目,為滿足青年的實際需求、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自治區團委書記常志剛說。今年以來,自治區團委繼續深化“東西互助”行動,分別在鄂爾多斯市、興安盟舉辦了內蒙古青年就業創業“東西互助”行動暨全區就業援助月系列活動,并聯合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興安盟舉辦了促進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暨扶持貧困家庭大學畢業生就業行動專場招聘會,進一步推進了青年就業創業工作。
本文轉自內蒙古日報數字報刊平臺 http://szb.northnews.cn/nmgrb/html/2013-05/04/content_1018490.htm
http://szb.northnews.cn/nmgrb/html/2013-05/04/content_1018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