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9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內蒙古人民會堂隆重開幕。來自全區各界別的490名委員出席大會。自治區青聯副主席、東達蒙古王集團總裁趙智強作為共青團與青聯界別的委員參加大會并在委員通道接受了記者采訪。騰格里新聞網隨后播出了《趙智強 帶著道具上通道》。
內蒙古電視臺騰格里新聞記者就公眾關注的生態治理、脫貧攻堅等問題對趙智強進行了采訪提問。趙智強用手中的道具對記者的提問進行了生動直觀的解答。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我手里的刨花板就是用咱們沙柳的粗枝干做成的,大家都知道沙柳耐寒、耐旱、易成活、生長快,是一種非常好的防風固沙植物。但沙柳有個特性就是每隔三四年要平茬一次,然后會以八倍的速度萌蘗更新,如果不平茬就會自然枯死,以前老百姓種沙柳大部分都當柴火燒或者編了筐,收割的積極性不高,因此造成沙柳大面積枯死。后來東達集團上了沙柳造紙和刨花板的生產線,從老百姓手里收購沙柳,用大工業生產來帶動老百姓種植和收割沙柳。這套刨花板生產線是專門從德國迪芬巴赫定制,生產出來的板材高于歐盟標準。所以他認為:在從事生態和扶貧事業的過程中要提高科技含量,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將看起來不起眼的東西變廢為寶。同時由于這幾年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很多涉及生態、農業和扶貧的企業在發展中也遇到了困惑,希望這些企業也能進一步加強科技、金融、人才、稅收等方面的關注和支持力度。
記者問到今后企業將如何帶動老百姓致富。趙智強說,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內蒙古發展,十八大以來幾次來到內蒙古并親自為新時代的內蒙古制定了藍圖綱領和指明了方向,叮囑我們牢記初心使命,努力探索以“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2019年7月,習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調研時指出: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他又用另一個物品獺兔皮制作的毛絨玩具向記者們做了詮釋。企業將沙柳的細致嫩梢部分和其它糧食作物做成了獺兔的顆粒飼料,兔皮做成了服裝和毛絨玩具等、兔肉賣到全國各地、部分做成了休閑食品,兔子其它內臟拌和成飼料喂了貂—貉—狐貍,用它們的皮毛做成服裝,出來的廢物糞便進了沼氣池用來點燈做飯,沼渣沼液做成有機肥繼續綠化沙漠和改造沙漠,種植了大量有機良田。企業同時為入園老百姓提供“五保政策”,把保險留給了老百姓,風險由企業承擔起來,老百姓的收益不錯,積極性很高。實現了沙漠增綠,老百姓增收,企業增效,地方政府增稅的良好效果,打造出一個生態型、環保型、節約型、科技型的循環產業鏈,也切實踐行了總書記所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所以他認為:帶動老百姓致富一定要走“種養加相結合、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合縱聯立體式”的生態、農業產業化,以“規模化生產、產業化配套、專業化管理、系統化分割、現代化加工、資本化運作”的六輪驅動模式運行。
(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