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拉特旗十二五”期間農牧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五年來,達拉特旗通過強化市、旗兩級產業扶持政策的引導和拉動作用,著力優化農牧業產業發展區域分布和內部結構,初步形成了北部沿黃規模化種植業、中部臺地規模化養殖業和南部丘陵及庫布其沙區林草產業聯動互補的總體布局。糧食、蔬菜、牧草、乳肉、水產、獺兔等產業基地逐步邁向產業集聚、實體集聚和園區集聚的“三集聚”發展模式。
蔬菜基地方面,瓜果蔬菜(食用菌)穩定在10萬畝左右,設施農業(溫室、大棚)建設面積達到7400畝,分別較2010年增加4萬畝和4200畝。糧油基地方面,糧食產量連續10年突破10億斤大關,水稻面積達到1.55萬畝,小雜糧面積穩定在5萬畝。乳肉基地方面,建成標準化肉羊養殖場187個、生豬養殖場47個、奶牛牧場(奶站)32個,2015年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達到306.8萬頭(只),其中,奶牛、肉羊和生豬存欄分別達到4.3萬頭、122.6萬只和15.8萬口。牧草基地方面,規模化牧草種植面積達到21萬畝,年產優質干草17噸,分別較2010年增加14萬畝和11.2噸。水產基地方面,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2萬畝左右,年產量達5349噸。獺兔基地方面,建成風水梁獺兔養殖園區,獺兔存欄量600萬只、出欄近800萬只。
(溫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