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達集團董事長趙永亮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地崛起在中華大地,大家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行業,以不同的方式創造出非凡的業績,我們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有限公司就是這片瀚海中的一顆閃亮金星。
我是地地道道的鄂爾多斯人。于1996年創建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任董事長。現任全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世界杰出華商協會副會長、內蒙古工商聯合會副會長、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副會長,內蒙古扶貧協會副會長、內蒙古開發協會副會長、救助農村牧區先天性心臟病兒童促進會會長等職務。
我由一名供銷社職工,成長為“中國最具有生命力十大企業舵手”;由一名初中畢業的農村娃,到“內蒙古大學MBA教育中心客座教授”,我的家庭背景并不顯赫,從小吃不飽,穿不暖,初中畢業就因為家庭貧困而輟學。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走向了成功之路,體現了較為輝煌的人生價值。
自1991年開始,每逢年關,我都要攜帶慰問品與慰問金去看望貧困農牧民,給他們送去溫暖送去關懷,讓他們也盡可能多的感受到春節的祥和喜慶。每到一戶,我都要深入農牧戶詳細問詢其家庭收入、家里存在的困難等現實問題。
早在1993年至1996年,我和弟弟趙永明先后出資在鹽店鄉興建了亮明第一、第二希望小學,并且全部免除學生的學雜費和書本費,為民辦教師支付工資,為學校購買汽車拉煤取暖、搞勤工儉學,還為全校師生每人制作了一套校服。為了鼓勵學生成材,我承諾為兩所學校考上大學的學生每人獎勵1000元,考上中專的每人獎勵500元。這在當時已屬首屈一指的益舉。
1996年達拉特旗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凌災、震災,我為受災群眾捐款、捐物,把食品、物品親自送到群眾手中。我組織拉滿食物的車停在老百姓面前,親自為老百姓分發食品。一位一天沒吃東西的老奶奶嘴唇干裂流出了血,顫巍巍地向旁人問詢我是誰,有人說這就是東達蒙古王集團的趙永亮,老奶奶激動的感嘆道:“好娃娃,這樣的娃娃將來定會有好報!”當年,我們把準備為父母建房的款挪出來為當地遭受凌災、震災的群眾建了一個“東達新村”,解決了災民的燃眉之急,受災的群眾在入凍前全部遷入了新居,免受了居無定所冷寒受凍之苦。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姜春云同志視察災情后,緊緊地握住我的手一再表示感謝!
1998年,三江洪水泛濫;2003年,“非典”席卷全國,我們企業拿出總計500多萬元的財物及時救災,為國家和人民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8年南方發生特大冰雪災害,聞訊后,我匆忙拔掉輸液的針頭,連家也顧不得回,于臘月十七日趕著夜路直抵北京,為南方受災群眾帶去了318萬元的財物。同年汶川發生特大地震,我第一時間組織員工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奉獻愛心,我帶領有關人員親自趕到震中地區深入考察并決定啟動“安置震區災民創業發展工程”,將部分受災群眾整體安置到東達生態移民扶貧村生存發展,無償為他們提供住宅和基本生活生產設施,讓他們從事獺兔養殖業。企業提供保設施、保飼料、保防疫、保種兔、保銷售的“五保”服務。這種安置受災群眾創業發展的救災新思路,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是我在扶貧模式上的一次創新。
2005年初,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家鄉人民的脫貧致富問題,根據梁外山區農業生產條件落后,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民生活比較困難的實際情況,尊重科學,創新性地確立了“生態建鎮移民、產業拉動扶貧” 的新農村建設新嘗試,不在土地上做文章,要在二、三產業上找出路。將鄂爾多斯生存環境惡劣地區的農牧民遷居到風水梁,打造6000平方公里的生態自然恢復區。東達生態移民扶貧村規劃企業投入扶貧資金10億元,項目建設資金70億元,占地面積18平方公里,后備發展用地35平方公里,構建種養業、物流服務、高新技術工業、生態民俗旅游、種苗培育等五大支柱產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配套建設道路交通、人文居住、教育就業、公共衛生、醫療保險、信息網絡、文化娛樂、廣場公園等公共基礎設施。計劃用10年時間,建成擁有8萬人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區。緊緊圍繞環保、生態、節約、科技型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使農牧民進“村”在產業鏈條上致富,實現沙區生態、農牧民致富和企業發展的有機結合。著力將東達生態移民扶貧村打造成鄂爾多斯的衛星城,中國北方華西村、“中國西部第一村”。截止目前,東達生態移民扶貧村用于基礎設施及各種工程建設資金累計已達12億多元人民幣。
達拉特旗有一位叫鄔九女的普通婦女,20年前得了風濕性心臟病,大夫說治這個病得花很多錢,農村人哪能攢下那么多錢。為了供娃娃上學,她死活不舍得花家里的那點積蓄,硬拿命頂了15年。2005年臘月二十七,我照例去鹽店村慰問,打聽到她的病情,不經意到了她家中。那時她已病重,躺在炕上不能行動。看到她的情景,我內心受到巨大的震撼,當場決定出錢為她治病,挽救她的生命。當時鄔九女已經心灰意冷,根本不敢相信有這樣天大的好事。
第二天,我派去集團負責人,告訴她們要為鄔九女手術治病,讓她家人準備去醫院。當時我已經聯系好了內蒙古最好的醫院和大夫。
春節過后就去了醫院,我親自領著內蒙古附屬醫院歐陽院長和朱教授對她的病情進行了全面檢查。大夫說鄔九女的身體實在太虛弱,不能馬上手術,需要調理一段時間。
調理期間,我每天打電話詢問,入院治療期間先后看望鄔九女十幾回。有一天晚上十一點我從北京回來心里還惦記著她,便連夜趕往醫院去看她。
鄔九女做完手術的第二天,躺在床上睜開了眼睛,看見窗外升起的太陽,她知道自己活了……
在此期間,我發現有好多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得不到及時救治,有的過早夭折,有的造成終身殘疾,令人惋惜。于是在2006年,我主導創立了內蒙古救助農村牧區先天性心臟病兒童促進會,截止目前,先后救治了100多名患兒。
2010年 4月14日,青海省玉樹地區發生7.1級地震,聽到消息,我當即放下手頭的工作,安排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抗震救災的援助行動,先后將100多萬元的救災物資送往災區,并捐款100萬元作為救災資金。
我始終認為,中國的經濟是政治經濟,企業家要具備政治家的素質,心里要時刻裝著老百姓,要千方百計為他們做一點事情。我這樣要求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我在家鄉大力修路造橋,使家鄉人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道路所經之處村容村貌都有了極大的改善,所修之路大多可稱之為扶貧路。1999年修建德敖線時,有意多投入200多萬元繞道原鹽店鄉政府,以促進小城鎮建設;2002年修建德敖復線時,又多投入400多萬元,繞道敖包梁新村,以帶動村民發家致富;2006年再多投入1000多萬元,將白泥井鎮海勒素村中道繞開,避開了交通肇事多發地段,保證了該村的人畜和財產安全……
我很早以前就講過,私營企業家的財富幾百萬是自己的,再多就是社會的了。我常說:“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所有人都富起來。先富幫后富,和諧共致富,消滅貧窮和落后,這是一個民營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多年來,我一直以實際行動在堅守并踐行著自己的諾言。今后也將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
(在首屆中國愛心城市大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