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達蒙古王集團正式明確并提出了“光伏+生態+養殖+種植+有機+扶貧”的發展戰略,集團將在此“6+”戰略引領下開啟嶄新的征程。
東達集團自成立以來就將扶貧移民、新農村建設、生態建設、區域經濟、縣域經濟、城鄉統籌、農村城市化、8337、十個全覆蓋、收縮轉移與集中發展、科技富民等各項民生事業作為企業發展戰略,并在國營企業轉制、公路橋梁建設、沙產業、奶牛養殖業及公益事業等方面投入巨資120多億元,帶動了12萬戶農牧民脫貧致富。集團先后獲得“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全國扶貧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農畜產品加工示范企業”、“自治區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自治區主席質量獎”、“自治區有機基地”等多項殊榮。
圍繞扶貧富民 打造農業產業化4.0版
李克強總理十八大報告當中指出,中國要向貧困宣戰,不能讓貧困代代相傳。他在提到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時講到了三個“1億人”,一是國家城鎮化進程中的“1億人”;二是城鄉統籌和綜合棚戶區改造的“1億人”;三是中西部就地城鎮化的“1億人”。現在農村里年輕的都走了,留下的都是老幼病殘,還有兩種人:一種是等死的,一種是死等的,靠這些人搞城鎮化和建設新農村根本無法實現,必須走收縮轉移、集中發展,龍頭企業引領,高科技、現代化產業鏈拉動的道路,才能徹底解決貧困人口就業生存的問題并使其最終實現城鎮化和全面小康。
中國目前正迫切需要由化學農業向有機現代農業轉變,這一過程美國、日本、韓國10多前就已經實現,而我們國家才剛剛開始。中國因耕地逐年減少而導致糧食緊缺,已威脅到國家安全。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院士最早提出:與其美國人在月球上找空間,不如在沙漠上做文章,沙漠里蘊藏著上千億元產值的大事業。中國的18億畝耕地正日益萎縮,而中國還有16億畝的沙漠、5億畝的鹽堿地和數億畝的廢棄地沒有開發,蘊藏著巨大的開發利用空間。此外,“舌尖上的安全”也迫在眉睫,這就需要在有限的空間上做文章,大力發展有機現代農業。
未來5年,東達集團將以“集中建設、精準扶貧”為目標,在全區11個國家級與自治區級貧困區開展光伏扶貧工程并配套建設大型有機種養殖基地,打造11個閉環式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全面實施“光伏+生態+養殖+種植+有機+扶貧”的“6+”戰略構想;著力解決生態型貧困、資源型貧困、就學型貧困、就業型貧困、因災致貧、因殘致貧等人口的脫貧問題,著力打造中國最大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最大的農畜產品有機基地、世界有機肉羊養殖業航母、國家級的扶貧示范基地;以先進的生產要素和現代化經營方式打造“種養加相結合、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合縱聯立體式”的農業產業化4.0版,以產業化鏈條將基地、農民、合作社、企業、市場等各個主體串聯起來,以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云計算技術為支撐發展智能農牧業,以鏈條套鏈條的閉合式循環經濟模式實現農產品、資本等要素的高效運轉,以產品鏈、產業鏈、生物鏈謀生存、求發展,并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疊加和產業拉動扶貧的目標,直接與間接帶領全區100萬貧困人口致富奔小康。
圍繞有機光伏 打造“6+”閉合式循環經濟圈
5年內,集團將總投資610億元,率先在內蒙古11個國家級和自治區級貧困縣打造“光伏+有機養殖”與“光伏+有機種植”兩大閉合式循環經濟產業鏈,緊緊圍繞上述戰略全力開拓人類生存空間,縮小貧富差距,發展年創產值2500多億元的大事業,直接與間接帶領自治區100萬貧困人口致富奔小康。在此框架內,集團目前已與多家國內大型企業集團達成了緊密型合作關系。
集團構建的“光伏+有機養殖產業鏈”就是利用流轉的貧困地區44萬畝沙漠、鹽堿地和閑置廢棄地建設產業園區,由中國最大的光伏發電企業唐山海泰、順風光電、江山控股等大型企業幫助東達集團建設22000棟年出欄3100萬只肉羊養殖棚舍,并利用東達已建成的1500萬只獺兔棚舍和將建的8500萬只獺兔棚舍建設牧業棚頂光伏發電廠,同時投資20億元建設光伏發電鑄錠、切片、組件廠,提供原材料保障并實現產業良性循環;再緊緊圍繞生態建設,由東達集團免費給移民養殖戶提供設施和棚舍,由引入的內蒙古蒙羊、賽諾、羊羊、蒙都等專業化養羊龍頭企業帶領移民從事肉羊養殖并建設相關的屠宰廠、加工廠,讓農戶轉變為產業工人。養殖戶免費使用棚舍的同時將羊糞、獺兔糞、便尿污水交給東達集團,集團再與中國最大的有機菌肥生產企業唐山宏文集團合作生產有機肥(年產400萬噸)改造4000萬畝良田用于種植有機農作物,發展有機現代農業。
構建的“光伏+有機種植產業鏈”就是集團在改良后的土地上建設農業光伏發電廠,在生態建設中利用林間空地建設林業光伏發電廠,將有機菌肥供給種植戶使用并交換回農業產品和秸稈生產有機飼料(年產400萬噸)銷售給園區和全國各養殖企業喂養有機的豬、牛、羊、雞、獺兔等有機產品,從而保障國民“舌尖上的安全”;用交換回的玉米軸芯等生產高附加值的糠醛產品,用糠醛下腳料殘渣混合羊糞、獺兔糞生產有機菌肥用于改造沙漠、鹽堿地、閑置廢棄地和化肥地。集團將全力申請與中儲糧共同在內蒙古貧困地區配套建設11個大型有機糧庫,以此促進農民種植有機糧的積極性,從而打造出中國最大的有機產業平臺和有機農產品輸出加工基地,翻開中國有機產業劃時代的嶄新一頁。該項目將由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配套收儲資金,實現年轉化糧食1200萬噸,年創造產值1200億元目標。
按照最新的戰略構想,在2020年底前,集團將實現年總產值594億元目標,同時帶動22000戶貧困移民與養殖戶年均收入達到8-10萬元,帶動30000多貧困區百姓年均收入達到6-8萬元,同時就地使貧困村實現城鎮化與十個全覆蓋,將其建設成為富民安居的樂土和“有機光伏小鎮”。
(北石)